迷恋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:
1,过分迷恋上网会给青少年带来心理生理危害。“如果上网行为本身产生的快感可以让用户沉浸其中,甚至出现上瘾的现象,这就和使用药物、酒精等其他上瘾行为一样。……会使其丧失时间感,反复循环,导致最后终于失去自制力”。从现象上说,我们观察到的确有一些学生对网络的沉迷十分严重,他们只要有时间,就会泡在网上,甚至牺牲上课和休息时间。而和网上的人交往而大大减少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。“上网时间长了,我连用嘴怎么说话都忘了,和人说话很费力”长时间上网容易使人产生社会隔离感和沮丧、孤僻、悲观等心理障碍;同时还会造成视力下降、颈椎病和肠胃病等身体疾病。
2,迷恋网络容易导致双重人格:在网络出现之前,人们一般采用语言和书面两种交流方式,这两种交流方式都具备确定性,即每个人都可以清楚地意识到交流的对象,能直接形成自己的情感倾向,通过交流给对方留下印象,并影响以后的交往。也就是说,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,因此人们不得不按照自己的本来面目与他人交往,尽管有时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表现,但这些差异要么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推论或演化,要么可以使他人通过这些差异调整自己的判断,用一种新的眼光来审视这个人,总的说来,它们都没有改变“自己负责任”这一前提。
相反,网络的一大特点是匿名性,甚至连性别也无从知晓,可以避免面对面交流中出现的顾虑和尴尬,却也带来了责任感的缺失---每个人都可以不计后果地展示自己内心的隐私和黑暗,追求宣泄与解脱,久而久之,一些人在网络中“塑造”了一个虚拟的自己,这个虚拟的人物也许柔情万种,也许可怜之至,也许至刚至强,从而满足了这些人猎奇或实现“理想”的愿望,甚至有人纯粹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而骗取他人感情、财物,体现了人性中极不道德的、肮脏的一面,这就使现实中真实的人与网络中虚拟的人无法重合,不能相互印证,从而导致双重人格。
网络双重人格不利于个体的健康发展,尤其是青少年,因为这种人格的裂变将直接导致某种心理偏差,如社交恐惧、否定和逃避现实等。同时,它也为社会带来了一些不稳定因素,近年来媒体披露较多的网恋问题、网络信用危机问题等,都是受害人丧失了自我防御的意识而陷入虚拟的花言巧语中。
青少年通过网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满足。
平等感,希望获得与成人一样社会地位的青少年在现实中往往会遭受打击。但在网上,社会地位没有任何作用,不论你是教授还是一个中学生,你的发言权是一样的。你的话语是否受欢迎没有任何地位的光环作用,只是你的话语本身是否吸引人。所以它能够特别受青少年青睐。
自由感,是青少年渴望上网的另一个原因。“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,而不用担心会有老师和家长批评。”“你在那里可以为所欲为,而不用担心收到什么惩罚。”正应了“网络是个没有警察的大城市!”
满足情感表达和性的需要,因为社会开放程度和社会道德的限制,青少年的情感和性需要往往无法在现实中得于满足。而网路恰好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机会。
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?
1,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。网络的建立极大地拉近了彼此的距离,缩小了世界的范围和空间,我们得于充分地享受它带给我们的巨大的教育资源。我们因此可以便利地了解到世界各地先进的教育模式和信息。为此我们还可以使用更为先进的教育方式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标。
2,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并使用网络。我们理应让学生认识到,网络在带给了我们巨大的便利,带给了我们丰厚的教育资源的同时,也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巨大的影响。不正确使用复杂的网络将会给他们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伤害。
3,减少泡网时间,控制上网的时间和次数。因为网络的复杂性,为了我们的学生免遭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,一个更为现实可行的办法是,减少学生上网的时间和次数。
4,加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教育,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。在使用电脑时,让学生注意保护眼睛,操作中常远眺、眨眼、闭目静休,多进行眼睛训练和做眼保健操等。